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天府财讯:6月17日数字经济、区块链、供应链金

来源:财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人民日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论)——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 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1. 人民日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论)——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

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背后有扎实的支撑,主要体现为总量优势和应用驱动。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8%。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技术与生产运营、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深度融合。在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赋能的重要载体,企业将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各种资源。在服务业领域,以共享网络平台为组织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资源配置优化的新形态层出不穷。

当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数字化转型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需要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嫁接转化,以有效需求为牢固支撑,在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是紧密相关的,数字赋能是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多方融合共振的最终结果。在循序渐进的发展中,数字技术必将为生产力的提升打开新的空间。

2. 经济日报:陈晓东: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需要看到,数字经济是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产业革命与制度创新基础上逐步发展的,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综合体现,其在支撑基础、技术特征、组织结构与产业组织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并在维持消费、保障就业、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大智移云网”能有效推动科技抗疫,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线上消费服务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有效对冲了疫情对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对此,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三是引进和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四是稳步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3. 深圳商报:深圳公开数字经济成绩单 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作为制造业大市和信息通信产业重镇,深圳近年举全市之力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贾兴东在“民心桥”栏目上透露,2019年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28.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深圳对新基建的大力支持推动之下,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态持续发展壮大,新业态、新应用已经深入千行百业,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深圳人的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

目前,深圳正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深圳将继续构建更完善的支撑体系。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贾兴东表示,市工信局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加快制定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重大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专项研制计划,建设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稳步推进5G基础建设和应用示范。积极推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整合产学研各项资源,加速突破算法、芯片、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行业应用融合创新,鼓励企业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装备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新和改造。

4.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福州在全国率先推进“数据就业” 发布2000个以上数字经济就业岗位

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数据就业”的城市,福州近日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州市加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进数据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数字福州建设优势,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力争面向在榕高校应届毕业生发布2000个以上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带动超过4000个数据就业创业机会。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zonghexinwen/2020/0713/362.html



上一篇:【财讯晚班车】意外险市场全面清理整顿工作开
下一篇: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5月19日)

财讯投稿 | 财讯编辑部| 财讯版面费 | 财讯论文发表 | 财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