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基于课证相融以赛促课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2)

来源:财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制定区域需求的教学培养 实施“课证相融”教学,应对接区域产业要求、结合区域用人需求,以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技能培养和创新创业为

(2)制定区域需求的教学培养

实施“课证相融”教学,应对接区域产业要求、结合区域用人需求,以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技能培养和创新创业为两翼,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以贺州学院为例,毕业生很多选择在广西或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因此可以在政企校协同育人合作紧密的情况下,培养产业定制化人才,如财务管理专业(碳酸钙产业方向),又如初级经济师考试设有15个专业,可以结合地方行业发展的需求选择急需人才的教育方向,农业、财政税收、金融或建筑等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3)建立健全重要的保障机制

“课证相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能以及职业转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质素。为了落实“课证相融”,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及时更新产业行业的发展标准,搭配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资源,都是必要的保障条件。硬件方面包括实验室、行业或虚拟仿真软件。软件方面包括最新版本的行业产业软件以及及时更新的师资知识,特别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可能缺乏或长期未更新实践经验,不利于“课证相融”的达成。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学习或挂职,给予老师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企业会议,激励老师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找寻合适的行业产业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以赛促课”的内涵、意义和具体路径

1.“以赛促课”的内涵

针对上述财经类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往往表现不佳、职业态度和道德素养不足的现状,特提出“以赛促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学生积淀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里的“赛”通常包括学科竞赛(如“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学创杯”综合模拟大赛、“网中网”财务决策大赛、“挑战杯”、“福思特杯”审计精英挑战赛、POIC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创新创业比赛(如“互联网+”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及其他比赛。

2.“以赛促课”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时代对财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技术过硬,而且要理论全面、知识持续更新,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对其他人解释清晰事情的缘由,能够积极预测未来的趋势走向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咨询建议,面对压力不退缩,有着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要求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因此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掌握财经类人才需要掌握的新技术,并能通过竞赛式的压力环境,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其他能力与素质,如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

3.“以赛促课”的具体路径

(1)明确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财经类课程在经管类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司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内在的整合优势,“以赛促课”则为课程的深入理解应用提供了较好的验证方式与实践平台。在教学设计中嵌入专业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的模拟实训,通过综合性的案例分析,自建财务模型并展开文字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引用;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比赛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交际和综合预测、场景控制能力。通过比赛促进课程的学习,使得财经人才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知识,培养业财融合的思维,以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里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突出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基础性实验、社会性实践以及创意性实验等内容,在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体验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持续地增强创业能力。

(2)营造积极开拓的创新文化

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创业风险较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为可靠,这一传统的观点并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财经类人才,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离不开对学生自主求职创业的鼓励,离不开对创新创业社团的支持。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宽裕的实践开展实习或创业经历。通过“以赛促课”,在模拟或虚拟仿真的环境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理论以外的实战经验和价值启示,进而肯定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其专业热情和创新创业热情,进而提高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通过比赛最终达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人才培养目标。文化营造需要学校从政策、资金、平台、师资等多方面多维度的通力配合。

文章来源:《财讯》 网址: http://www.caixunbjb.cn/qikandaodu/2021/0304/658.html



上一篇: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合法合规是底线
下一篇:行业动态财经与投资

财讯投稿 | 财讯编辑部| 财讯版面费 | 财讯论文发表 | 财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